恒诺香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七十八章 思考

第七十八章 思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人是社会动物,而“仁”指明了是“二人”,这个二人,一个是“己”,一个是“己”之外的所有“他”。

所以这既是一个个人用什么理念去看待社会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以什么理念管理个人的问题。

所谓的“相处之道”。

儒家认为这两个理念是辩证统一的,个人看待社会和社会管理个人的正确理念,就叫“仁”。

因此“仁”,其实还是儒家定义的,如何去做群体当中一个个体,才能让这个群体更和谐更繁荣的方法论。

同时也是儒家给这“二人”一个善的定义,即“个体之善”和“社会之善”的定义。

当然既然是群体,就是存在认知范围和边际效应,你只能去做到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事,因此有孝悌谨信和修齐治平几个步骤与层次,这是题外之话。

至于说儒家所说的这些,他们自己有没有做到,那也是题外之话。

更甚至于说,因为他们没有完成,就否定他们曾经提出过的一切,曾经实践过的一切,哪怕这个理论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毛病……这更是题外之话了。

周至个人认为,这套理念其实是没有什么大毛病的,只不过在实践当中出了问题。

但那也是在生效千年以后,忘了随时代变化进步而调整,或者说调整的方向错误造成的,需要的是社会精英们的“拨乱反正”,而不是“全面否定”,“矫枉过正”,或者“流于表面”。

说一千道一万,周至也坚信一点——那就是哪怕儒家最激烈的反对者,也希望自己实际生活在一个“温良恭俭让”的社会氛围当中,也希望自己得到社会和他人“仁义礼智信”的对待。

这就是忘却了“仁”字的“二人”之解,对他人和社会的“他心”颇有要求之时,却先将这头的“己心”迷失或抛弃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理解掌握了这些,再回到课文这里,如何才能够找到隐藏在广泛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中的“己心之善”和“他心之善”呢?

如何才能够让归纳总结出来的“二心之善”,最广泛地反哺到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呢?

如何让这个理念,能够得到社会组成各阶层,个团体,各个体的最广泛的认同与拥护呢?

如何能够使它们尽量地和谐统一为一个社会整体呢?

这就需要博览群书,广泛学习,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要坚守志向,不因为外部干扰诱惑而轻言放弃;

要认真观察,恳切求教。

要善于思考,不要好高骛远地区追求什么“终极目标”,才能得到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己心之善”和“他心之善”,才能找到这个正确的相处之道,即“仁”。

思索到这一层,子夏这句话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逻辑因果关系,才算是真正地建立起来了。

周至认为以上这些,才应该是学校传授给大家的东西,但是可惜,学校只要求默写,翻译。

一班有这样的“语文辅导员”,也真是让徐有志感到省心。

而一班第一梯队的语文成绩,甚至都在悄悄地提高,渐渐拉开和其它三个班的更大差距。

三姐其实也算是受益者,但是她是理科,而且时间已经这么紧张了,周至真的帮不了太多。

就老四这学习态度,周至觉得怕是有点玄,还不把机会留给三姐,再读一年补习冲一下。

但这些是五舅家事儿,他也没资格多嘴。

密卷题库对三姐来说也还算有点用,起码能够比别人多刷一套,至于具体帮助能有多大,却也不好说了。

睡前周至将沉淀好的米浆倒掉面上的清水,将底层淀粉铲到筲箕中滴上。

次日还是六点半起床,和老四一起去江边晨跑,不过这回没有昨天那种好运气了。

回来开始站在窗边早读,不时抬头看看坡下江舒意的动静,伴着鸟语花香,周至觉得这样的日子太美好了。

等到所有人都起床了,三姐、周至、老四一致举手,表示今天不用吃早饭,直接开始做猪儿粑。

正宗的猪儿粑的米粉其实是比较讲究,不能用纯糯米粉,需要大米和糯米粉混合,让米粉不会过度发粘,可以拿手上吃,却又不会沾手。

馅料讲究要用火烟肉,火烟肉其实就是腊肉,不过是刚刚从熏棚里取出来的新鲜腊肉,配上煸炒后的鲜肉末,芽菜,姜末,鸡精,香油……讲究的配上笋丁末、香菇末、葱花。

当然,要是有野葱,那就算顶配了。

也有猪油甜馅的,不过周至基本不做。

大米粉的湿度还很大,正好加入干糯米粉,一来调粘度,二来调湿度。

这样的猪儿粑包起来比汤圆的难度大,因为粘度不如糯米团,容易裂开,需用拍打的方式包上。

好处就是蒸好后可以轻易取出,带去送人。

一般猪儿粑外圈还要包上一层菜叶子,防止沾手,但是这种讲究的做法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为了获得视觉效果,还要用昨天的软怯草烫绿,搥茸,剂汁儿,将粉团染成绿色。

这也是一大通的忙活,老四把楼下大厨房的柴火炉烧起来,一时间楼上楼下浓烟滚滚。

把糯米粉和好,拿出少许搓成乒乓球样大小的圆形,在中间捏上一个小小的窝,把馅儿放进去,再拍好封口,拍打成椭球的形状,一个个放在大蒸格里,二十分钟后就得一锅。

昨天挖到的野葱不少,周至一共蒸了两格大嬢深得外婆遗传,对软糯的东西很喜欢,这个能留着吃三五天。

周至先挑了两盘,说道:“你们先吃,我给江舒意他们家端点过去。”

大嬢找了个小篮子,也在往里挑:“我和老四哪里吃得了这么多,你和三妹一会儿也带点回去,给外婆和你爸妈也尝尝。”

端着盘子来到江舒意家:“叔叔,阿姨,来吃猪儿粑了,昨天江舒意挖的野葱做的。”

江舒意讶异道:“还是绿色的!好可爱啊!”

伸手抓起一个咬了一口:“嗯真好吃……有点烫……”

杜雨芬出来一看到江舒意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赶紧转身去拿了两个盘子和两双筷子:“你是大姑娘了,注意下形象,也不怕人家周至笑话!”

周至笑道:“江舒意的吃法也没错,这本来就是上田前在田头抓着吃的,要做到抓吃不粘手才算好手艺,阿姨和叔叔你们也来啊。”

杜雨芬笑道:“我们吃过早饭了,你江叔叔正做午饭呢,不过舒意是从早上就一直等着,估计你要再不来啊,她都要往你大嬢家跑了。”

“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