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诺香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钟的故事

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钟的故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二所。

晚点摆上来,就是舒舒念念不忘的“一鱼三吃”。

十阿哥过来,也带了欢喜。

夏天的时候还好,御膳房偶尔会备着新鲜河鱼,花了银子,还能吃上一回两回。

过了季节的,在宫里想要吃一回鱼肉可不容易。

所谓“一鱼三吃”,就是一条鱼三种做法。

鱼头是豆腐鱼头煲,鱼尾做红烧鱼尾,鱼身做成香辣烤鱼。

即便是挑了一条最小的,也有五、六斤重,每份菜量都不小。

就只加了一道醋溜白菜,没有加旁的。

膳桌摆上,三人埋头苦吃。

香辣烤鱼吃了个干净,红烧鱼尾剩下一半,鱼头煲也吃的七七八八。

醋溜白菜也去了大盘子。

等到膳桌撤下去,看着两人意犹未尽模样,舒舒笑着说道:“今儿时间太赶了,要不然挑一条大的,能做一桌子。”

什么蒸鱼头、宫爆鱼丁、鱼丸、鱼鳞冻什么的。

十阿哥道:“已经够解馋的,烤鱼真好吃,吃着更鲜嫩。”

九阿哥则想了想,道:“这些菜式,现做现吃还行,做了年菜再吃是不是就走味儿了?”

年菜是要加热吃的。

大肉什么的没什么,鱼肉到时候热一遍,就没有这么鲜嫩。

舒舒下午已经跟小棠商量了一回。

二所是做过酥鱼的,腌制、油炸、油浸,就能保持很久。

吃的时候想要加热也行,直接凉吃也好,味道都好,味道更后世的鱼罐头相似。

她就道:“留一条年前还能再吃两回,剩下鱼肉做成酥鱼,鱼头与鱼鳞做成鱼冻,到时候当冷盘,味道就不会变了。”

十阿哥在旁,道:“九嫂,做一半香辣口的酥鱼,更好吃些。”

舒舒应了。

入更了,十阿哥回三所去了。

舒舒与九阿哥也洗漱。

九阿哥想了想,道:“食谱既要送出去,那往后的敬菜就减减,一个月一回就行,要不还是太惹眼了……”

就跟今天赐下的东西似的,只有二所与毓庆宫得了,让人侧目。

要知道宫里各处宫室,都有自己的内膳房。

这回二所越过其他妃嫔的内膳房,得了这些赏赐,估摸着不少人眼红。

毓庆宫那边不会将此事放在心上,因为那边的日常供应就是排在前头的。

从不缺这些东西。

就像二所得到的橘子,只有两盘子,毓庆宫却直接能得两筐。

毓庆宫习以为常,宫里其他人也习以为常。

可要是二所得了两筐橘子,怕是嫔妃们心里就不会舒坦。

舒舒点头道:“年前就一回了。”

东西赐了这么些下来,二所也要知趣些,送些年菜敬过去。

接下来的两天,二所膳房就是加紧了预备年菜。

六个灶,几乎都不闲着,从早到晚。

九阿哥不用去内务府了,夫妻俩都闲下来。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两人就结伴去了趟景阳宫,还回了《新唐书》,又借了一套《资治通鉴》回来。

《新唐书》六十六册,六月底大婚后借的,陆陆续续的,现在才看完。

九阿哥是将这个当成话本子看了,最喜欢的就是英国公李勣。

因为他有开疆扩土之功,且鲜有败绩。

哪个少年心中,没有个大将军梦?

换了《资治通鉴》后,他没有从头看,而是从唐纪开始看,从里面找关于英国公的事迹。

舒舒则是从头看起。

《资治通鉴》的开篇,是“三家分晋”,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这一段历史不像秦汉隋唐元明清这种大统一史,让后世民众耳熟能详。

挺新奇的。

就是文字晦涩了些,信息量太足。

舒舒看了两页,脑子里就有些乱,眼睛也花了,就撂下了。

她有些怀念外头的话本子。

现下话本子虽然还不是白话,可是差不多就是《红楼梦》那种风格,阅读感好多了,简单易读的,脑子也不卡顿。

这样每天就是吃饭看书的日子是不是太悠闲了?

好像没有什么意义。

就算小榆写着胭脂铺子的计划书,外头的生意明年也会陆续铺陈开来,可是舒舒好像还是混沌度日似的。

舒舒抬头,看见了书桌上放着的鎏金小立钟。

钟面不过小儿拳头大小,看着十分精巧,后面还嵌了巨龙环绕金色太阳的图案。

就是这龙的形状明显是西方样式,看着像个长了翅膀的蜥蜴。

这个不是内造的,是法兰西产的,是九阿哥十岁生日上赐的。

外边的世界,已经是工业化进程。

大清还是农耕,没有解决温饱。

舒舒看着这个,想起一本童书故事,是上辈子一个老师过的,叫《门牙阿上小传》。

整个故事充满了童趣,就是从门牙阿上的视角,讲述了它艰难与温暖的一生。

自己不好写别的,露了思想在里头,都是祸根。

那是不是也可以写本童话?

写个例如《小钟漂洋过海五十年》的故事?

从它的诞生地法兰西说起,从城市边缘的作坊到商品的集散地,从首都到码头。

从遥远的欧洲大陆,一路上漂洋过海,到达神秘东方的广州港。

再从广州港到了京城。

她的心里“砰砰”直跳。

康熙做了三十多年帝王,思想已经固化。

一年年的,越是衰老,日暮西山,越是求稳,不喜欢改变。

九阿哥这一代的皇子阿哥,人生观已经形成,很难撼动。

那么皇孙辈呢?

除了毓庆宫的大皇孙之外,其他的都是奶娃娃,都没有开蒙。

即是童话故事,简单易懂为主,就不用去考证钟表制造史什么的。

只要晓得个大致的历史线就好。

算一下时间,现下的法兰西,正好是漫长的太阳王统治时期,相对比较稳定。

舒舒就提起笔,用小钟的口气,开始讲述了故事。

它出生在巴黎郊区的手工钟表作坊里,是老匠人打磨出来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