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诺香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清话事人 > 244 巨炮碾压杭州满城,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

244 巨炮碾压杭州满城,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西山铁厂和西山枪炮厂长期采用铁模铸炮,早已吃透了技术难点。

一句话总结就是:

炮胚内外冷却速度不同,造成废品率高。可通过加热铁模降低炮胚外层的冷却速度,从而达和内层同步冷却。

【铸好的红热炮管在静置时的自然冷却过程,一定是由外往内。原因一,炮管外表面面积比内膛大。二,外面空气流通比炮膛内部快。所以外层一定比里层冷却快。后果就是应力大,炮管容易炸膛。】

这种办法铸12磅以下火炮,已经十分成熟。

……

但是24磅以上,尤其是36磅乃至48磅重炮,此法就不太灵验了。

口径越大,废品率就越高。

最终在李郁的提点下,老张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空心冷却法。

此法是整体铸造,而非成型之后再钻膛。

用来作炮管内模的模具是空心的,中间有冷却水管道,可循环走冷却水。如此一来,就加快了内膛的降温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循环水的速度绝不能快,否则内层降温过快,一样报废。

枪炮厂采用了穷举法,反复测试。

最终摸索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数据,被当成机密记录了下来。

空心冷却法——实际上是19世纪一位花旗军官发明的。李郁略有印象,因而幸运的成功突破了这层技术。

科技树,有时候只差一层窗户纸而已。

一旦点破瞬间豁然开朗。

“老张,此法万万不得外泄。明白吗?”

“老汉明白。”

专用铸重炮的空心冷却法,仅限于西山枪炮厂内部掌握。

而最核心的循环水量、循环速度,仅老张父子和2个徒弟知道。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