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诺香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恐怖灵异 >七零海岛之全家都是炮灰 > 第 68 章

第 68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吴青玉虽爱出试卷考学生,但不是那种喜欢搞题海战的老师,就像她出的这张摸底测试卷,难度基本分为,基础,难度和提高三部分,只要认真学习过的书本知识,一般很难考到不及格。

吴青玉按照自己在老家的教学习惯,仔细的在自己的本子上,给这次摸底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名字旁打上了三角形的标注,这部分学生属于拉高班级平均分的“捷径”,也是“顽石”。

但作为老师,很难有忍得住放下助人情节的毛病,虽然这部分学生在吴青玉看来,基本上属于厌学的学生,作为外因的老师,很难对他们起太大帮助,特别是在这个特殊时段,如果干涉太多,老师极容易惹祸上身,也不怪吴青玉为了自保,提前已经把这部分三角形学生列入了不强求人群。

但这部分学生里如果有想学习的,因为之前基础太差而考不好的,身而为老师难以放下助人情结的吴青玉,后期自然会重点捞一捞,甚至不介意在空闲的时候,给这些学生单独开小灶,把基础部分补一补,毕业的时候多多少少能混个及格分数,毕竟这部分学生是提高班级平均分的“捷径”嘛,老师也是凡人,谁能拒绝的了展示个人教学水平的“捷径”呢。

而这次考试正确率高的学生群体,吴青玉也在他们名字后面打上五角星,按照吴青玉对这个时代学生性格的了解,这部分学生如果不是天资聪慧,那必定也是骨子里喜爱读书的,毕竟能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不重视教育的情况下,还能依旧表现优秀,那必定是本人学习意愿非常强烈的。

再加上这时候的题目难度,同后世专门以淘汰学生为目的出的卷子,自然是没法比的,所考内容必定都是来自课本的,连稍微转一下弯的题都很少见,吴青玉在老家的教学,之所以升学率如此之高,主要原因也有考试内容不超过课本有关。

再加上十一大队的家长,自古以来都对家里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虽然现在不流行读书了,但当地祖祖辈辈当年能从老家闯到东海市这样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是从读书这一步开始的,哪怕在现在这个特殊背景下,谁家小孩敢同外面人学坏,在学校里裹乱,不单是爸妈的男女混双等着他们,就连被偷藏在深山里的祠堂,也静候着这些不尊师重道的皮猴子们。

十一大队整个家族都有如此浓郁的“劝学”氛围,也不怪县城的高中,年年都有来自十一大队的孩子,去城里的交通道路再难,也没阻挡过这些孩子求学的强烈愿望。

当然在老家学校里,学生群体不可能都像十一大队那样,大家都是普通人,大环境都不鼓励学习,最容易受大人影响的孩子们,自然个个也很难有特别强烈的求学之心。

对这些学生,吴青玉这些大城市来的知青老师们,哪怕明知未来注定还要回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环境里,但看多了那些因过于喜欢干涉他人因果,而祸及自身的血淋淋的例子,老师们只得沉默以保自身,而且有校长成臻在,那些不想学习还想在学校里兴风作浪的,成校长在劝人退学方面,非常拿手,一劝一个准。

在成臻校长看来,在这个特殊年代,他作为背景深厚的老知青,在保护好老师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自然见不得有小孩从外面学些歪门邪道回来,欺负学校的老师。

而且自家老师以女老师居多,个个身材单薄的同纸片似的,现在学生一个比一个嚣张跋扈,如果双方直接起冲突,成校长很难不担心自己老师会被学生给伤到。

在农村开学校的成臻校长深知,对农村地区而言,好教师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的,等未来形势变好了后,这些大城市里来的老师们,注定会到条件更好的大城市去,不会再出现在农村地区,他必须趁着现在知青下乡的特殊时机,在当地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只有培养出本地的人才库,才有机会为这片土地留下源源不断的火种。

所以不怪成臻校长的手段非常硬核,主打一个学生不愿学就劝退的操作,但在学校搞事情,想都不要想!

而对那些能培养出想在学校兴风作浪的学生家庭来说,这些大人里大多时候也是觉得学习不重要的,所以在接到学校退学通知后,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家里现在又多了个劳动力。

再一听成臻校长承诺,现在把孩子带回去,初中没读完的,直接发初中毕业证,小学被读完的,直接发小学毕业证,这白捡的便宜让这些家长听了自然是喜不自禁。

他们原本就舍不得年年的学费,也是怕孩子没毕业证,将来断了进城里做工人的机会,才勉强送孩子进的学校。

虽然现在不让他们农村人进城找工作了,但这些老农民还是见过自己同辈人,在刚建国那会儿,蜂拥去城里找工作的黄金年代,很多农村人就是通过那时候的招工政策,成功留在城市里吃城镇粮的,当初他们就比同辈人缺那么一点文化,现在只能留在这片黄土地上。

在这个时代的父母辈看来,小学毕业也是文化人啊,所以怪不得能在这个时代考上大学的,学生证上的出身记录全部都是干部一词。

当然这些群体的家长里,有这样重视文化的也不多,能考虑到这些的,孩子也早就被家长熏陶的爱读书了。

大多数时候,这些孩子要被学校劝退的家长,还一副自得的心态觉得自家淘气的孩子,因为足够淘气,才显着非同一般的聪明,这不,在学校里一淘气,直接给家里省了一大笔钱,还照常可以同其他同学一样,等到时间了,直接来学校拿到毕业证,简直捡了大便宜。

到底是老知青,在人情拿捏方面,成臻校长总是要比后来的年轻知青圆滑得多。

上过成臻校长关于老师如何保护自我安全一课的吴青玉,非常自然的不把那些打三角形符号,学习态度还差的学生放在心上,虽然这部分学生数量同老家的学校相比,居然在三班占了不小的人数。

但到底这里是部队子女学校,学生虽然把大部分心思放在当兵上而不是读书上,但在纪律方面到底要比外面一些人放在整老师身上要来的听话多。

再加上吴青玉的丈夫陆俊生,在整个军区名气非常大,在这些正是崇拜英雄年纪的孩子看来,有朝一日,他们也想成为像陆俊生这样身手了得,战功累累的英雄人物。

所以在看到英雄的家属来做他们的老师,不管自己爱不爱学习,但在上课配合度方面,大家还是高度配合的。

再加上现在班里还有个小神童陆婷坐在教室最中心,自己啥也不会,像个大傻子似的,太丢份了。

于是乎,吴青玉原以为需要自己捞一捞的学生,要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多得多,但好在捞打三角形想要学的学生,要比那些画红色圈圈想要学习的中等生容易的多。

有时候老人常说淘气孩子里,最容易出聪明人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些个突然变得爱学习的打三角形的学生们,大多数时候基本上一点就透,最多再提醒几遍,期末成绩出来的时候,这些人居然也大多混上了及格分。

反倒是那些被画了红色圈圈记号的中等生,吴青玉要费心思的多,她的教学习惯同后世老师不同,后世老师因为班级里学生人数过多,主要心思一个放在成绩最好的群体里,成绩差纪律不好的群体里,至于那些听话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都被老师忽略掉了。

吴青玉因为现在班级学生人数不多,可以把自己的关注度分配到每个人头上,这些个红色圈圈记号的学生群体,因为比较听话,一般来说,只要吴青玉这个任课老师一关注,并及时提供适合学生个人的建议,对方的成绩也多多少少也能进步。

但其中也有一小部分,虽然听话,但学习反应确实都要比同学迟缓一些,好在吴青玉已经不是在老家刚教学时候的年轻老师了,她适当的也放缓了自己的耐心,她知道,现在题目难度不高,对这部分本身学习能力比较普通的学生而言,耐心和反复陪伴是最适合他们的教学风格。

也因为他们听话,比起那些打三角形学习、态度变好,但需要单独补课的学生们,每天放学吴青玉都要派自己的女儿陆婷和侄子陆夏雅,两头堵住教室门,强硬留下这些约好补课的淘气包不同,这部分打红色圈圈的学生,在听到午休时间来办公室单独做题的要求后,每个人都老老实实按时来到吴青玉的办公室里,乖乖拿着笔做着吴青玉专门针对他们出的查漏补缺的练习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一短短的时间里,三班的期末数学平均分,从过去稳定的在三四上下徘徊的名次,一下子升到了全校第二的好成绩。

当同为数学老师的马希文老师,看到这个出分情况后,立时比吴青玉本人还高兴,这不,期末排名第四的四班学生资料和情况,全部被马老师整理打包好,直接送给了吴青玉。

不过,这次他的交接就没三班时候那么细心热情了,只吩咐一句,这些孩子底子弱,吴老师看着教就行,反正这个班一直都是全校排名第四的班级,随便教教都是成绩。

事实上,原先四个班数学成绩也差不太多,哪怕一班二班一直排在前面,也没有同三班四班拉出差距太大,再加上一班二班的学生,他们原本的入学考试就比排三班四班的高,所以大家也很少关注班级平均分排名的变化。

这次三班的成绩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震动,一方面是三班从没考到过全校第二的成绩,另一方面也是初三年级突然来了一个新老师,她的实际教学水平怎么样,大家都下意识选择了三班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

马老师一方面特别高兴吴老师把三班成绩提这么高,下学期四班可以彻底从自己手上甩出去了,但另一方面从来一个人负责整一年级数学课的马老师,突然也在教学方面有了竞争压力,毕竟这个新老师一来,就在短短一两个月时间里,把三班成绩直接提到了全校第二上,想到下学期有一整学期的时间,同是教数学科目的马希文老师,很难不产生压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