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诺香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恐怖灵异 >唯有牡丹真国色 > 第15章 定风波

第15章 定风波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王唯安毫不留情,以极其毒辣的口吻否定一众学子的想当然计策,然后站起身来,以双手撑桌,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地直视大儒浑浊又洞悉一切的双眼。

他继续道:“为今之计,不如从源头根治。何以百姓要跟随张氏造反?倘若国泰民安,衣食丰足,官僚清廉,谁愿抛妻弃子,反倒追求虚幻的未来?军队四十余万人,即使将来张氏篡位成功,也不可能人人都衣锦荣华。所以他们想要的,不过就是安逸富足。但彼时官商勾结,贪赃舞弊,赋税严苛,逼得他们造反。”

“若能先斩灵帝身边奸佞内宦,再除民变之地贪官污吏,最后大赦张氏旗下所有兵士,并以高官重金悬赏张氏等主谋的首级,则敌军不攻自破矣!治世当以人为本,国为末,一切平叛手段都不过舍本逐末。倘百姓不稳,叛乱镇压一次,还有千万次会爆发。唯有真正使百姓安乐互爱,国不治亦平。”

“好!”

“此乃肺腑之言!”

众位学子听完,纷纷不约而同地抚掌称赞,皆满面心悦诚服,钦佩不已,不愧是八族子弟。

同时亦有人低声交谈道:“王唯安,便是‘岭梅仙人’王诗境的胞弟么?果真满门龙凤,纵使王二公子初出茅庐,也如此见地不凡。”

“不错,他正是王诗境的胞弟。既是王氏嫡系子弟,又有诸国皇族都尊为座上宾的天机绝脉传人做兄长,双重光环笼罩,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另一位学子不同意道:“单看他今日谈吐,实力也算天下翘楚之一,自非池中之物。怎说得好像他只靠了家族亲眷一般?”

方才说话那人竖起食指悄悄地摇了摇,道:“有了这样的势力与依仗,他是否有真才实学早已不重要。有才学,只是锦上添花,没有,也无人在意。命中注定的贵人,我等乱世挣扎求生的蝼蚁只有艳羡咯!”

王唯安偏头,面无表情地盯了一眼这几人,又浑不在意地转过去,撑在桌面的双手不自觉握成拳。

不太用力,仿佛只是风轻云淡地换个手势罢了,并没有什么意义。

“可。”大儒难得也点了头,虽仍无笑容,却已足够特殊。示意他坐下后,大儒眼神一转,扫过剩余的十多人,目光在壁角的丹薄媚脸上停一停,不知是否因为认出了她。

丹薄媚亦穿着学子青袍,寡淡至极的脸上却有一双精致得惊艳的丹凤眼,眼睫浓密纤长,眸光亲和平静。倘若没有这双眼,她整张脸实在都要算奇丑。好在她有这双眼,乍看之下,倒能入目。

她异样的神情似乎有点不敢苟同。

大儒令下一位学子继续回答,然珠玉在前,众人竟只能说一句“学生以为王唯安言之有理,与学生一拍即合”。只有白月真不管之前的学子说了什么,依旧做出自己的解答,即使与王唯安所言大同小异。

不久,轮至丹薄媚,大儒目光隐隐不同,问:“你有何建议?”

诸多学子都“唰”地转头,目光紧盯丹薄媚这个不明身份的外来人。倒要看看能让大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流民,究竟有何能耐?

丹薄媚起身,看一看王唯安,道:“以我愚见,方才王唯安的计策非常妙。”

同样的话已有十余人说过,学子们听了顿觉大失所望,唏嘘声此起彼伏。

她理也不理,继续道:“可是同样有问题。大赦敌军,重金高官悬赏敌军主帅首级,这固然可行。但要斩灵帝身边内宦,除民变之地贪官污吏,似乎较离间计更难以短时间内实现。依方才先生所言,早有朝臣奏禀张氏有叛乱之心,但灵帝置之不理。可见灵帝并不是一个耳目聪慧,有远见,肯听忠言之人。不知王二公子有何把握,能使自己的谏词上达天听后,令灵帝不听耳边宦臣所言,只依你的意思行事?此其一。”

“民变之地的贪官污吏,敢如此胆大妄为,却并未东窗事发,显然是朝中有人,党派关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王二公子要为圣明除弊事,恐怕反对的朝臣倒要泼你一地脏水。彼时自身难保,如何谈平定叛乱?此其二。”

“即便一切顺利,灵帝斩奸臣,杀污吏,派贤臣接管,大赦天下。但在此期间所要花费的时间,恐怕已足够敌军再多占领几座城池。半壁江山在手,敌军气势如虹,再加上对张道人的精神信仰,就算大赦,他们也未必理会。此其三。”

丹薄媚深吸一口气,双眸一眯,平淡冷静的语气顿时沾染杀伐之音:“综上所述,王二公子的计策要实行,需给灵帝来一招釜底抽薪。先私下暗自集结军队,埋伏在入京必经之路上,表面不动声色。等到张氏大军压境,一半江山葬送,灵帝内心惶惶无所依靠,宦官忧心自身安危,此时再奏请灵帝杀奸除恶。灵帝为保江山与性命权势,必然求无不应。”

“其后大赦诏令秘而不发,先等到埋伏的军队重挫敌军,再派强者暗杀张氏等主谋。能杀最好,失手一伤也可,意在打压敌军士气。等到敌军人人自危,一蹶不振,我军再围而不剿,宣大赦诏令,重金悬赏主帅首级。敌军自当欣然放弃抵抗,缴械投降。如此才能真正可行!”

此言一出,满堂寂静无声,连原本的唏嘘、抽气声也没有了。

倒不是她说得不对,反而是太对了,但这不是忠臣会干的事。听听她在说什么:先斩后奏,对灵帝釜底抽薪,将半壁江山拱手?这样一来,张氏叛乱是平尘埃落定,但事后灵帝没了外在威胁,必定对此谋臣颇多忌讳,如眼中钉,肉中刺。

大儒微讶,脑中反复回响她的话,一言不发。

安静许久之后,一名学子弱弱地问道:“那敢问张氏之乱平定后,灵帝及朝臣猜忌问罪,你当如何自处?”

丹薄媚冷冷地笑了,眼中闪动莫名的兴奋:“我以为灵帝最好的举措是大加封赏。彼时我刚刚平定一场祸国大乱,民间声望滔天。若此时问罪,则寒了随我出生入死的军士之心,也寒了刚刚解甲归田的张氏大军的心,更寒了意图为君分忧的学子之心。这时候我被逼无奈,只能拥兵自重,想必灵帝固守皇宫,手无实权,应该翻不出多大的浪来。而面对如此昏君,百姓也能理解拥戴于我吧?”

众人惊愕。

他们终于发现哪里不对:她此举一开始,就根本不是打算为灵帝分忧,而是以自身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目标本是乱中取胜,自立为王。此子若生于太平盛世,是祸非福,但若生于这乱世,恐怕……能迅速崛起。

王唯安与白月真二人凝视她许久,终于也觉得这是个狠人,手段够绝,之前倒没发现。

大儒恢复平静,令她落座,并不评价她的回答,只是意味深长地多看了她几眼。

丹薄媚筋脉又开始隐隐作痛,她咬牙强忍着坐下,忽地感应到坐在一旁的年轻人转头来打量自己。于是也皱眉偏头,看到这人五官秀丽,对她微微一笑,无声说道:“你逃不掉宫廷的追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