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诺香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小说 >重生之围棋梦 > 第二二二章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第二二二章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难道您发现了他的棋谱吗?

当方老说出一个名字后,李小强的声音凭空升高了八度。这个时候,李小强根本不敢去想人家有没有资格跟自己相提并论的问题。相反,方老说自己的棋风可能和人家有点相像,那完全是抬举自己。自己哪怕就有一点和人家相像,那绝对是自己的荣幸。

没错,这个人曾经是一个棋手,李小强也相信,自己的围棋水平应该比这个人高一些。不过他的成就,他的功绩,在他自己的那个领域内,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人并不多。这个人几乎是一个奇迹,在后世,这个人差不多成了一个传说。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陈庆之。白袍战神陈庆之。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陈庆之。

看到李小强这么激动,方老显得有点惊讶:

呵呵,看不出来啊,小强好像对陈庆之很熟悉啊。不错,不错,在你这个年龄,能够知道陈庆之的名字就不错了,看来小强平时很喜欢历史啊。

要怎样评价陈庆之这个人呢?那只能说,咱们中国人欠他一部三国演义。

陈庆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武将,当时南朝梁国的一位将领。如果按照一位将军的标准评价他,那毫无疑问,这是一位名将,是一位奇迹般的绝世名将。

如果在我们中国人中举行一个投票活动,挑选一位最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将领,估计常山赵子龙能够获得绝对的优势。的确,罗贯中老先生通过他的精心刻画,差不多给我们定下了一个标准,一个偶像的标准。赵子龙就是这个完美的偶像,他绝对是老少皆宜,男女通杀。

按照我国兵家思想对将领的要求。一位好的将领,必须是智,信,仁,勇,严。用这5个字来比较赵子龙和陈庆之的话,陈庆之可能在自身的武力值上不如赵子龙。在其他方面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实话实说,这只是用偶像的标准来比较这两个人。如果真正按照个人成就来比较的话。赵大偶像应该是没有资格和陈庆之相比的。

在我国的正史中,其实对陈庆之的评价很高:

陈庆之有将略。战胜攻取,盖颇、牧、卫、霍之亚欤。

简单客气一点说,能够和陈庆之相提并论的,是战果四大名将起,剪,颇,牧中的廉颇和李牧。是远扬大汉雄威,封狼居胥的卫青霍去病。就是这样的名将和陈庆之相比,也是之亚欤。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样一位名将并不为很多国人熟悉。当然熟悉他的人也有,例如本朝太祖,对陈庆之就非常推崇。到了后世,陈庆之的事迹才被很多人熟知。特别是在互联网上。有那么一段时间,陈庆之突然大火特火。不谈论一下陈庆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军迷。

陈庆之能够出名的原因很简单,和赵子龙能够成为偶像的原因一样。是因为一部小说。日本的田中芳树先生写了一本叫做奔流的小说。陈庆之的大名才广为人之。一位中国名将。居然靠一位外国人写的小说出名。这一点常常让李小强感到遗憾。因此说,国人欠他一部三国演义。

在后世,大家对陈庆之的争议极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根据历史记载,陈庆之的战绩,他的成就。那绝对是耸人听闻,简直就像神话一样。陈庆之带领七千白衣白袍的将士转战千里,攻32城,所在皆克,历47战,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完成了孤军千里杀进洛阳城的壮举,在他北伐的路上,击败的敌军超过五十万,创造了军事史上堪称奇迹的战例。

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了。根据大家的分析,有一点得到了大家的共识,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把陈庆之称为名将,那绝对是不过分。大家争论最多的,只是他属于哪个级别的名将而已。

当然,最让李小强感兴趣的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陈庆之只是一个棋手。他的人生基本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他40岁以前,他的主要任务就是陪当时的皇帝萧衍下棋。怎么说呢,他当时的地位,应该和棋魂中一世佐为的地位很像。不过他比佐为却幸福多了。佐为是被人陷害,而陈庆之呢,他自小追随萧衍,和皇帝的关系很好,属于亲信这个范畴的人物。因此虽然他的出身不好,他后来还是有机会去领兵打仗。

在棋魂中,佐为的棋力十分高强。二世佐为甚至就是日本的秀策棋圣。不过按照正常的推断,一世佐为的水平应该没有那么厉害。如果放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一世佐为和陈庆之相比的话。李小强会压陈庆之获胜。

历史上关于陈庆之其他的记载很多,关于他围棋水平的记载却很少。有一些零零星星的记载,关于陈庆之下棋的记录都非常简单。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这个人在下棋的时候,非常善于寻找到敌人的破绽,甚至是制造出敌人的破绽。如果这些记载可信的话,那就说明陈庆之的围棋水平已经非常高了。寻找破绽可能只是天赋,如果想制造破绽的话,那一定要有不错的水平。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当然需要研究这个人的棋谱。在我国宋代以前,流传下来的棋谱非常少,好像也没有发现陈庆之的棋谱。当然,在将来发现他的棋谱也是可能的。中国流传下来最早的棋谱,是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晋武帝诏王武子弈棋局。根据现在的考证,三国时期孙策下的那盘棋极有可能是后人伪造的。而后面那张棋谱,就极有可能是真的。

陈庆之毕竟是陪皇帝下棋,他所在的南北朝离现在也要近一点。李小强推测,发现陈庆之的棋谱完全可能。陈庆之也是现在江浙一带的人。所以他听方老提到陈庆之以后,还以为他在哪个角落掏到了陈庆之的棋谱呢。

哎,如果真能发现他的棋谱就好了。不过我认为。历史上关于陈庆之棋风特点的描述应该是真的。小强你认为呢?可惜啊,如果能用真实棋谱印证一下,那就再完美不过。。。

方老虽然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不过他会这样猜测也完全正常。围棋是一种游戏,里面包涵了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我国的诸子百家中,有一种思想是和围棋非常相契的。那就是我国的兵家思想。这种东方思维是如此的丰富,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说实话,为什么围棋只有东方人才玩得好,这里面是一定有深刻道理的。

围棋界有一个著名的棋经十三篇。它其实就是模仿兵家宝典孙子兵法而写出来的。完整的孙子兵法好像也是十三篇吧。两者不仅形式上高度一致,在很多内容上其实也是相通的。这其实也很正常。无论是兵家思想还是围棋,其实就是在探讨同一个问题,追求胜利的问题!这个才是兵家思想的核心,也是围棋的核心。

由于没有棋谱,一老一小只能够对陈庆之的棋风特点展开yy。

哈哈,我认为陈庆之不仅善于发现敌人的破绽。他的力量应该也是很大的。方老您认为呢?

哦,小强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您不要忘了,陈庆之是极其擅长破城的。在古代军事中,攻城的难度是很大的。陈庆之的人数那么少。他却能够打破那么多的城池。不可能每个城池都有破绽被他抓住吧。就像下围棋一样,他能够打破城池,一定要有绝对的力量做保证。您说是不是?

哈哈,对。对,绝对的力量是正,发现破绽是奇。兵家最讲究正奇结合,下围棋其实也一样。要成为高手的话。一定要讲究正奇结合。。。

两人在那兴高采烈的分析陈战神的棋风特点。旁边的张志东就显得有点没趣。他本来是想看李小强好戏的,见方老居然拿一个名将和李小强类比,这显然让他大失所望。在这个年头。了解陈庆之的人并不多。张志东同样对这位棋手将军没有什么感觉。两人的谈话也基本上插不上嘴,只好在那心不在焉的听着。这个时候,方老突然话风一转:

小张,我怎么看你魂不守舍的。怎么了?难道昨天和你那个对象吵架了。

张大记者难得的脸一红,随后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没,没有,我。。我和她好像还不能称为对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