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诺香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扩张之路 > 第三百六十章 商业

第三百六十章 商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目前国内的纱锭数量已经达到200万枚,这算是一个突破。但对有着四万万人口的中国来说。这点纱锭数量依旧有些不够。

换句话说,未来中国棉纺织厂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多,而如果无法自产纺织机器的话,那么这方面就必须要一直都向外国进口。

所以在雨石集团甚至是国内一直有一个呼声,那就是生产自己的纺织设备。这样也就可以在这一至关重要的行业上摆脱列强。

问题是眼下这一行业的盈利能力并不算强,那些从银行贷款的民间资本家几乎都是向着赚钱的行业去的,压根就没人关心这件事…

为了照顾国内轻工业的发展,眼下雨石集团在轻工业方面除了起家的棉纺织业依旧扩展迅速外。其他如洋灰或是面粉等等基本上已经全都放弃了,只是维持着现有的规模。或是稍稍扩大一点而已,而不是像棉纺织业一样,每年都要扩建几家出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雨石集团就放弃了生意,应该说这时雨石集团已经把目光转向了更高端的行业。

如造船、钢铁、汽车及机器制造,比如说汽车所需的零部件等。

除此之外还有飞机等新兴行业,而纺织机器制造,就是雨石集团的一个新目标。只要能够实现纺织机器的自行生产,不但将来集团本身所需的纺织设备不需要从国外进口,甚至还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

总的来讲,如果在这一行业上投资的话,那对集团来说绝对不会有任何坏处,只会有好处。

但是…

严绍当初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不会在轻工业上和国内产业竞争。而纺织设备的制造,总要有严绍开口才行…

这也是伊莱诺会跑来询问的原因。

只要严绍点头同意,下一刻就会有数百万资金投入到这一行业填补中国及雨石集团的一项空白。但如果他不同意的话,那一切自然也就吹了。

————————————————————

想法或许和伊莱诺想的不同,伊莱诺想的是通过这件事填补一项空白,并借着此时国内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抢先一步占领这一区域。

想想中国可是有着四万万人口,至少也需要一两千万枚纱锭及配套设备才能满足国内需求。而眼下国内的纱锭数量甚至还不到两百万枚,这是一个巨大的缺口,如果雨石集团能够填补上这个缺口,无疑可以获得极大的盈利。

而且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你也给满足出口吧?

这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事实上在后世中国国内的纱锭拥有数量据说已经过亿,当然,那也和那个时代全球人口增多有关…

毕竟那个时候全球可是有着七十亿人口,而这个时代呢?可就没那么多了,不过即便如此一两千万也是应该的。

伊莱诺只想着盈利,这没什么错,毕竟她是个法国人,对她来说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不可能拿一个中国人的标准来要求她。

而对严绍来说…

伊莱诺所提出来的主意似乎还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纺织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世界纺织产业最强的是英国、德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其中由于美国的人均工资要比欧洲那边高,且远渡重洋,所以棉纺织业的竞争力并不是特别强。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整个欧洲都打的一塌糊涂,所以英国和德国是不用想了。而美国呢,本来规模庞大的纺织工业应战事工业转型之需,纷纷扔了原来的本行,开始大量从中国采购替代纺织品,带来了中国纺织业繁荣。

也就是说,这对中国纺织业来说绝对是一个难得的时期。并且这种繁荣在战争结束后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严绍能抓住这个机会的话,国内纺织业将会成倍的扩张——————历史上1913年华企所拥有的纱锭数量只有49万枚。到了1919年就变成了65万,到1920年为80多万,1921年为120多万,1922年为150万…

问题是战争爆发后。想从欧洲进口纺织设备是不可能的。美国那边也都忙着给欧洲造军火,购买的话会很麻烦,如果这时国内能有一家纺织机械制造厂的话…

没错,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在后世纺织业其实已经不太被重视了,毕竟利润太少,比如高端产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